原标题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每一件都价值千亿,你知道几件?
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投稿。联络微信0059!
出品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英雄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示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本文将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最著名的几件文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历史文化宝库。
1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1970年出土于何家村窖藏,通体银质镂空,内层球体可自由旋转,通过钩链和活轴与外壁相连,使球囊能够随意转动而香料不会洒出。千余年后仍能灵活转动,令现代人叹服。
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香囊具有华丽精美的时代审美特点,体现了开放的唐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 ,是发现直径最大的一件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文化历史一件珍贵的文物,它不仅是工艺品的珍品,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个香囊制作精美,形态独特,纹饰华丽,因此备受内外收藏家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而这个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则是唐代银器的佼佼者。它是由贵州银匠以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纯银打造而成,通体镀金,表面细腻光滑。整个香囊造型精致,线条流畅,饰有葡萄花葡萄藤鸟蝴蝶等图案,栩栩如生,表现出了唐代艺术的高超水。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外观十分奇特,它的设计是以传统的香囊为蓝本,但其造型则与传统的香囊迥异。银香囊的头部是葡萄枝的造型,间是一个叶形香盒,底部则是一个圆形的香球,整体形状酷似一朵开放的葡萄花,因此得名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2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是唐代的一件稀世珍品,制作精美,寓意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高6.5 厘米,长15.6厘米
这个杯子的高度约为10.5厘米,直径约为8.4厘米。它的外壳是用金箔镶嵌在玛瑙上的,杯子的底部是镶嵌有金片的白玉,这使得整个杯子看起华丽而尊贵。杯身上的图案是以兽首为主题,左右两侧分别镶嵌了两个兽首,杯身上的其他地方还有不少各式各样的图案,如古代华丽的花卉纹样和神话传说的动物图案,这些图案都非常细致,制作精湛,更展现出了当时的审美观和工艺水。
博物馆实拍 镶金兽首玛瑙杯
作为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镶金兽首玛瑙杯自1995年以一直被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如果你有机会前往陕西省西安市,一定不要错过这件惊艳世人的宝物,欣赏它的华丽和精美,体验唐代的独特魅力。
3杜虎符
1973年被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村民发现。虎符是古代调兵所用信物,此件左半符的虎作行走状,与君王的右半符合符后可调动五十人以上兵力,是秦军权高度集的象征。长约24.5厘米,宽约18.5厘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实拍 杜虎符
据说,早在春秋战时期,虎符就可以镇妖驱鬼邪,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符咒。而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枚杜虎符则更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古代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
家宝藏节目截图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杜虎符就是其一件。它不仅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之一。
5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原,其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而这件文物恰是少数民族文化与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物。
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
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6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罐体心以鹦鹉纹作为主体纹饰,鹦鹉抬首,展翅,翘尾,栩栩如生。折枝花团围绕着鹦鹉,将器物簇拥而绕,形成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器身其余空白处用鱼子纹填满象征着多子多福。花纹錾,纹饰鎏金。银罐的肩部有一提梁,提梁能自由活动。
7皇后玉玺玉印
宝级文物。玉玺印面为正方形,上雕一只螭chī虎形象做纽,四面刻有云纹,印面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字,书体流畅,刀法自然娴熟,可见当时的篆刻艺术已达到了高超的水。此玉玺质地为新疆和田的羊脂玉,温润洁白有着凝脂般的光,极具观赏性。
因它的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合葬墓侧有一千米,由此推测它很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的印章。皇后之玺是迄今发现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介绍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最著名的几件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古代文明的重要遗。它们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如果有机会,不妨亲自到陕西历史博物馆一览这些珍贵文物的风采。
你还知道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哪些镇馆之宝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传统文化
深耕姓氏人文
凝聚精神动力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