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些人而言,博物馆是一个最好的浪费时间的地方;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博物馆只是一个浪费时间的地方。
本集可以看到北京的民俗;北京的历史文化;北京轴线。 另外还有两个需要给首博点赞的地方。
接着上篇,用了一天半的时间,逛完了家博物馆,12点出吃了点西后,就赶赴首都博物馆,家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相距五,六公里,骑着享单车一路向西30分钟左右就到了。我很好奇,既然北京已经有了‘博’,那么为什么还有再建一座’首都博物馆’呢?’首都博物馆‘又要如何定位,拉开与’博’的区别呢?后发现,可能每个省会城市都会有两个博物馆,一个是省博,一个是市博。
点赞六的开放时间延长到晚上八点。可是看官网上的须知,闭馆时间为1600
首博展览的构成包括基本陈列精品陈列和临时展览。
基本陈列有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是首都博物馆展陈的核心,表现了恢宏壮丽的北京文化及不断递升并走向辉煌的都城发展史,成为创建内一流博物馆的品牌陈列。
精品陈列有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教艺术精品展。这六个馆藏精品展览和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是对北京文化展现的补充和深化。
很现代化的一座建筑,如果不知道是博物馆,我还以为是办公大楼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1号线木樨地站向500米。
开放时间开放时间暂定为每天10001600 1500停止入馆,一例行闭馆,暂不安排延时开放。
门票免费,需要提前预约公众号首都博物馆,进行预约登记,基本都能约上
准备证件身份证及健康码支付宝
讲解 博物馆提供免费的语音导览设备,供观众借用 。有讲解员提供定时免费讲解服。
餐饮有餐厅和咖啡厅
购物有纪念品商店
很遗憾,想看的’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当天没有开放。于是先上5楼,看老北京民俗展
民俗源于每个家庭的生活细节,带着长幼有序的礼节,散发着针线密缝的温暖,记录这一个时代的特征,讲述着过去与今天的练。古都北京百姓曾与帝王居于此,规矩礼制与市井繁华并存。清末民初,北京由帝都向代都市转型,传统与现代发生碰撞融合,今天所说的老北京民俗由此定型。展览通过胡同人家的婚礼诞生礼寿礼和年俗等生活俗,呈现百余年前的京城旧事,让我们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
喜欢民俗的可以看看
结婚
修补
过寿
结婚是人生大事之一,自古一理儿,它标志着一个人进入建立个体家庭发展家族的重要阶段。老北京人讲求个’礼’字,婚礼自然免不了有一套古老相传的繁琐礼仪。您就瞧瞧咱北京人结婚的过程吧。
女方收到南方的聘礼后,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等人家陪嫁一般为24抬,32抬,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加一倍还礼。嫁妆多少视女方经济状况而定,但必须有座钟帽镜掸瓶烛台上插红烛长命灯茶叶罐花瓶帽筒及脸盆脚盆尿盆等。家境过得去的人家,’九桃瓶盘’有玻璃罩的盆景和如意是不可或缺的摆设。
家庭以生子为大事,儿女双全福寿康宁,什么时候家里添丁,进了口,可是件大张旗鼓庆贺的喜事儿。孩子的出生代表着血脉的延续和家族的兴旺,人的一生也从其诞生开始进入家庭和社会。
求子
已婚妇女为怀孕之前,民间有种种期盼怀孕得子的俗,仪式多带有神秘色彩。老北京正月十五,十六有走百病摸门钉的俗。妇女在正月十五十六晚上,身着素衣结队而行,穿过正阳门门洞摸门钉,有病去病,无子得子,是借门钉的谐音表示门户添丁。
虎头童帽
祭灶
祭灶最早称为纪灶,几年发明用火熟食的先人。后演变为祭社神,到代形成了糖瓜祭灶的民间风俗。老北京供的灶王爷有两种,一种为金灶,常年奉祀;另一种为烧灶,只是腊月二十三日临时请神纸,送神时烧化。从祭灶开始就是’年儿’了!
清·金漆神位财神灶神
过年喽!在孩子的欢呼声迎了春节。年关将,皇城根下,儿童们盼着杂拌儿炮仗新衣裳压岁钱,大人们合计一年的收获,忙着祭祖拜神,合家团圆。您看一家子不论大,一年忙到头,盼着就是过年。一个年字,勾着多少人的魂儿呢!
面人过年风俗场景 当代
这个是什么?我一个上海人没有见过。
北京是华人民和的首都,它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独特的地理环境交汇融合的多民族文化 逐渐确立政治心地位以及外文明的碰撞与交融,铸就了特色闻名的北京历史文化,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在北京得以继承和弘扬。
距今约5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北京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距今约50万年前北京人出现标志着北京历史的开始。为了生存而聚居的北京原始人类创造了聚落组织和文化,在拓展生存空间的同时,与各种文明发生着交流与碰撞。
点赞首都博物馆极大的利用了背景墙,展示各种信息,有地图,有表格以及相关的知识。而之前的‘上博’不能因为我是上海人就不批评你;‘南京博物‘;’家博物馆‘,展品的背景墙都是单色的一块,即使有相关知识的介绍也是少量的。不像首博作的那么好。之后的浙江博物馆也是如此的布展
距今1万年公元前21世纪
北京地区的原始文化受到北方和原等地原始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夏商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期
自夏代开始,进入了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北京地区居住着多个族群,呈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
比较特殊的展览方式吧,把展品挂在墙上,一般都是用架子支撑的。
西早期·克盉及其铭文
各位,这样的铭牌说明,您看着不香吗?有图样,有名称,有简介。其他博物馆也请好好学一下吧。
西 公元前11世纪期公元前771年
武王灭商后,封召公于燕,燕在今天房山琉璃河修建都城。从此,北京的历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董家林古城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城遗址。
燕地处原,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发展农业。早在西初年,燕人便种植了黍稷豆麻等作物。粮食出除了日常消费外,余下的用酿酒。青铜冶铸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此外,漆器陶器以及玉器等制作工艺都有一定发展。
西早期·琉璃河出土·贝币,玉斧,玉戈和象牙梳
燕侯按朝的登记结构方式进行统治,并沿用当地古称,在此立,号燕。文化与燕地的其他文化生碰撞,形成了燕多部族,多地域的文化基础。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燕蓟城处于与戎狄杂居的地区,山戎势力的发展对燕是很大的威胁。同时各族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也相互影响,推进着民族融合的步伐。战时期,七雄之一的燕统辖疆域达到极盛,商贸经济遍及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蓟城是燕的政治经济文化心,也是当时的名都。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励精图治,燕殷富。燕为了南防齐赵,北防戎狄,修筑了南北两条长城,还在燕内修筑了大量城堡。
战·燕·朱绘陶壶 及朱绘陶鼎
秦汉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集权家,在全推行郡县制,今天北京地区份属于上谷渔阳右北广阳四郡。至此,北京进入北方重镇的新阶段。
燕蓟地区推行秦朝新政,修筑长城,驰道。西汉初年,实行郡并行的制度。仅西汉一代,蓟城曾四度为诸侯王的都城,四度为郡治首府。
秦·三年诏事铜鼎
1149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利用宫廷政变自立为帝。1151年,海陵王下诏迁都,令张浩等在燕京古城的基础上,参照北宋都城汴京开封改造,扩建新都城,工程动用了120万人,历时3年完成。1153年三月,海陵王正式迁都燕京并更名为都。为对新都起到固本培根的作用,1154年又将祖陵迁至都。海陵王迁都燕标志着北京建都之始,适应了经略原和民族融合的需要,对燕京地区乃至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厅有关于迁都的影片。
万历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
康雍乾三帝统治时期,实现了稳定的际爱大一统局面,奠定了今天的版图;人口达到了历史上的峰值;力雄厚,在经济文化上均取得重大成就,是古代最后一个盛世。
康雍乾时期的北京,盛世的辉煌在此得到了集而典型的反映。
乾隆十二章龙袍
地下一层是临时展馆。配合紫禁城六百年,今天是介绍‘北京轴线’的展出。
北京有一条古老而神秘的城市轴线。它始于元朝,如书脊一样,贯穿南北,形成了北京两翼对称庄严肃穆的城市格局。梁思成先生把这条轴线定义为古代大建筑群面统帅全局的轴线,称轴线。
古人择天下之而立,择之而立宫。轴线是古都北京的脊梁和灵魂严谨,庸,有序,体现了尊卑有差的价值观与天人合一的信仰,是传统文化思想在都城建设上的反映。这条世界上现存规模最长的城市轴线,汇集了北京古代建筑的精髓,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精彩印记,也发生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神秘故事,还留下了一些至今未解的历史悬疑。
至元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金都北方以琼华岛为心营建都新城,至元九年命名为大都。元大都的规划建设基本恪守礼·考工记提出的营建都城的理想模式,又密切结合地理特点,因地制宜,营造出一座举世闻名的宏伟都城。
元大都面示意图,刘秉忠结合地理条件,紧靠什刹海岸,确定了大都城规划设计的轴线。轴线主导的方向,遵照传统规制,必须是自北而南。同时把大内宫城建于其上,与湖泊对岸的另外两组建筑南面的隆福宫北面的兴圣宫,形成‘三宫鼎峙’的态势。轴线正好坐落在宫城的主题建筑上,鲜明地突出了宫城的位置,显示了王朝统治心 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明北京轴线随着城市的建设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整体轴线架构更加明确,皇城地位进一步突出,成为体现皇权至上和传统礼制最为成功的模式。清朝定都北京后,几乎完全沿用明朝的北京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发展和完善。
洪武元年1368,明灭元后,改大都称北。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夺取政权,不久诏建北京城。永乐十八年1420正式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到了明朝叶,由于蒙古骑兵多次南下,嘉靖三十二年1553加筑外城,原计划环绕内城四,由于物力所限,再加上军事形势紧张,只修了正南一面,结果使得北京城从口变成了凸字形轮廓。同时,轴线也从正阳门向南延伸到了永定门,北京轴线基本定型。
明北京城
从永乐四年1406朱棣诏建北京城,直至明朝末年,营城建宫的大工程不绝如缕,期间耗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想见,参与工程的设计者和匠作役夫更难于统计,能被载入史册的则为数聊聊。
蒯祥
蒯祥13981481字廷瑞,吴县香山人,明代杰出建筑师,’香山帮’鼻祖。精通尺度计算,善于运用榫卯技法,能双手绘龙。永乐十五年1417,参加北京故宫建筑工程。伺候,又修建五府六部衙署长陵等建筑,官至工部左侍郎,被誉为’蒯鲁班’,是我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能工巧匠。
清 乾隆时期的北京城
样式雷家族
雷家在样式房任职的200多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图档。这些图档包括画样烫样工程做法等。清朝样式雷建筑图档因其突出的价值,于2007年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名录。